南京博物院所藏其《海棠牽牛圖》就是一幅沒骨法與勾勒法并用的作品。畫中翠竹與牽;ǘ洹⒑L幕ǘ涠加媚勾勒,各分濃淡,略施了淡彩以后,也是洗盡鉛華、不著妖媚。依畫中所題“模元人筆法”,畫家可能有意取元朝畫家陳琳(仲美)、王淵(若水)之法。蔣廷錫還曾在兩幅花卉冊(cè)頁中題:“不生不熟,頗得元人用筆,唯墨氣少神,功夫不到耳。”“勾描尚存南宋人意,不用焦墨,恐落浙派耳。”其實(shí)這兩幅畫都采用了沒骨與勾勒并用,設(shè)色淺淡,枝葉的渾融不著筆跡已與南宋人的細(xì)膩勾勒相去甚遠(yuǎn),淡墨勾勒花瓣略作暈染,墨分濃淡寫葉之向背的方法非常像元朝張中(子政)。這與張庚形容的他所見到的蔣氏作品非常接近:“嘗于海昌查氏見扇上畫拒霜一枝,以率筆勾花及跗,渲以淡色,而以工筆點(diǎn)心,累累明析。葉用墨染亦工致,旁發(fā)一稚枝以焦墨染三蕊于上,蒂用雙勾,筆筆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