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服飾與代稱
古代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服飾,人們因以不同服飾的名稱來作為不同階層的人的代稱。
烏紗帽:自南朝劉宋以來,烏紗帽便在民間流行,無論官民,不分貧富,都戴烏紗帽。至明初,烏紗帽成為官員專用的帽子!睹魇贰ぽ浄尽罚骸昂槲淙甓,凡常朝視事,以烏紗帽、團領(lǐng)衫、束帶為公服!彪m然清時已將官員戴的烏紗帽改為紅纓帽,但人們?nèi)粤?xí)慣于將烏紗帽作為官員的代稱。
簪纓:簪和纓,古時達(dá)官貴人的冠飾,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yán)公武》:“空余老賓客,身上愧簪纓!迸f因以為做官者之稱。如:簪纓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扌晉紳:亦作“縉紳”、“薦紳”,扌晉為插,紳為大帶。舊時高級官吏的裝束,亦用為官宦的代稱。《晉書·輿服志》:“所謂扌晉紳之士者,扌晉笏而垂紳帶也!
黃裳:黃色表示尊貴,穿黃裳意味著臣居尊位,因而黃裳成了將做君主的太子的別稱。盧照鄰《中和樂·歌儲宮》:“黃裳元吉,邦家以寧!
珠履:綴有明珠的鞋子!妒酚洝ご荷昃袀鳌罚骸按荷昃腿в嗳,其上客皆躡珠履!币蚨槁某闪撕篱T賓客的代稱。李白《寄韋南陵冰》詩:“堂上三千珠履客,甕中百斛金陵春!
紈衤夸:亦作“紈绔”。古代貴家子弟所穿的細(xì)絹褲,引申以稱富貴人家的子弟。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衤夸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青衿:亦作“青襟”。《詩·鄭風(fēng)·子衿》:“青青子衿!泵珎鳎骸扒囫,青領(lǐng)也,學(xué)子之所服!迸f因以指讀書人。杜甫《題衡山縣新學(xué)堂呈陸宰》詩:“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泵髑蹇婆e時代則專指秀才。
布衣:即平民。《鹽鐵論·散不足》說,古時普通人在八九十歲以前只能穿麻衣,這些普通人叫“布衣”!妒酚洝だ钏沽袀鳌罚骸胺蛩鼓松喜滩家拢傁镏。”
青衣:古時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裝。婢女亦多穿青衣,后因用為婢女的代稱。白居易《懶放》詩:“青衣報平旦,呼我起盥櫛。”
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fā)飾!稌x書·宣帝紀(jì)》:“亮(諸葛亮)數(shù)挑戰(zhàn),帝(指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后作為婦女的代稱。如:巾幗英雄。
裙釵:古代婦女的服飾,因用為婦女的代稱!都t樓夢》第一回:“我堂堂須眉,誠不若被裙釵!
此外,還以“麻衣”作為趕試舉子的代稱,以“紳衿”作為地方紳士和在學(xué)的人的合稱,以“褐”(褐夫)作為貧苦人的代稱。軍人則以“同袍”相稱,并以“袍澤之誼”作為相互之間的友誼之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