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世的顧繡作品
發(fā)布:2011-10-30 20:36:46 來源:哈爾濱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對于“顧繡”,有許多傳說,人們皆稱自己收藏的“繡片”是顧繡名作。果真如此嗎?
確實,明末清初,長江下游許多地區(qū),都把一些女紅繡品,稱作“顧繡”,成了通稱。但是,顧繡特指明代韓希孟的手繡作品,如泛而言之,也只能把當時上海露香園的作品稱作顧繡。
上海有露香園路,即以故園名路。這里在明代住有顧名世(明嘉靖三十八年,中進士),據(jù)說他在此地開荒筑園,得一山石,上刻趙子昂手篆“露香池”三字,即取此做園名。
顧名世孫媳名韓希孟,湖南人,工畫花卉,善刺繡,神韻生動,當時稱為“韓媛繡”。露香園有很多女子,“顧繡”的早期代表人物,還有繆氏及顧玉蘭,繡工均有名。據(jù)傳顧繡技藝乃得自明代宮廷內(nèi)苑。其特點是劈絲極細,針如毫,配色精妙,寫生如畫。曹雪芹祖曹寅,任江寧織造,即命女紅以顧繡為依傍。
傳世的顧繡作品,幾乎都被大內(nèi)收藏。如仿宋元名畫之“斗方”繡片,包括《洗馬圖》、《百鹿圖》、《女后》、《米畫》、《葡萄松鼠》、《扁豆蜻蜓》、《花溪漁隱》,說明所繡題材十分廣泛。再如《鳳凰雙棲圖》等三片,則被蘇州博物館收藏。
審辨“顧繡”,可觀察其“寫生如畫,他處所無”的特色,因她們常在針法上注意“暈染”效果,非常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