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硯材產地 賞古硯雅趣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多賞石、玩石、藏石,硯石就是一種收藏的寶石。因既是寶物,經濟價值又高,世上就會有人作偽以騙人上當。
為了更好地鑒別真?zhèn)纬幣_,要對作偽方法以及硯臺如何作偽等一系列問題進行研究。我國硯臺硯材豐富、品種類別繁多,又不是集中在一地,石質特點豐富、多種多樣。如何通過這些特性去鑒別硯臺的真?zhèn)?對一方硯臺,應該先看它是什么硯石?硯材產于什么地方?硯材的石質性能如何?硯材石紋理有何特點?這些特點是否具備此硯臺品種的特點、風格?實質的石品、紋理、雕刻手法、鐫硯裝飾是否與時代特點相同?
一般硯臺作偽易在硯材上,歙硯因傳世及流入民間的較少(指硯材開采時間短而言),歙硯(龍尾硯)宋代開采就少了,只乾隆時期又采用,所以大部分流傳的是歙州產的硯材,而不是婺源的龍尾硯。
端硯一直大量地開采,石料又名貴,經濟價值也高,所以市面?zhèn)魇赖亩顺巶纹芬捕。偽造者多用別處類似、近似的石材雕琢,但觀察后發(fā)現(xiàn)石質瘦硬,不溫潤也無光,完全沒有幼嫩密實的特點。端硯作工精雕細刻,作偽的硯臺雖也經過精細雕琢,由于石質劣次,所以檔次不高,經濟價值也上不去。另外作偽者經常在端硯的石紋上做文章,常以做偽眼為手段,使愛好者很難辨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要先確定此硯石出自何坑。如端石的魚腦凍只出于下巖的大西洞,胭脂暈也是出自大西洞,而別的坑洞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紋理。如果石質不具備大西洞的特點,一眼就可考慮是偽作,這就需鑒賞收藏家們在石紋理認識辨別下功夫。要了解各名坑的紋斑特點,不斷提高見識,才能準確地鑒別。
名貴的硯材,自古就價高,蘇易簡《文房四譜——硯譜》中載:“圓石青紫色者,琢而為硯,可值千金!眻A石為子石,是端石中的的佳品,產于下巖西坑,各坑的價值也不一樣。名手的雕刻方法規(guī)律也應熟悉,故可辨別各人之風格。解放前的名硯則材料好、紋理規(guī)整,已成為了名貴的文物。為了使我們提高鑒別的能力,要學習《硯史》、《硯譜》、《端溪硯譜》、《歙州硯譜》、《西清硯譜》等各代名人的專著,這些作品中對硯史的發(fā)展,硯材的品種,硯臺的作用及用途,硯石各材料的紋理、裝飾的特性,硯臺的鑒賞、收藏均做了詳盡的介紹,使我們能提高鑒別能力、增進鑒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