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墨的起源
中國書畫墨是我國民族傳統(tǒng)特種工藝品——文房四寶珍品之一。是我國文化發(fā)展和中外文化交流之重要工具。墨是由碳素單質(煙、煤)與動物膠相調合,經(jīng)和劑、蒸杵等工序加工而成的。墨具有色澤黑潤,歷久不退,舐筆不膠,入紙不暈,香味濃郁,書畫自如的特點,特別是桐油、脂油、漆煙墨等高級產(chǎn)品,加入麝香、冰片、公丁香、豬膽汁等十幾種貴重原料制成,產(chǎn)品尤為稱著。使用時,墨色能分濃淡層次,剛柔相濟,得心應手,因此成為歷代藝術家們抒發(fā)聰明才智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世界美術史上樹立了中國畫的獨特風格。墨還是中國印刷術發(fā)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因素之一,我國古代的典籍及拓片等也都靠著它流傳于世,豐富了祖國的文化內(nèi)容。墨的造型中匯集了中國繪畫、書法和雕刻技巧,所以也是一種很有特色的工藝品。
追溯墨的起源,可分為天然墨和人工墨兩類,天然墨始于新石器時代,如1980年陜西臨潼姜寨村仰韶文化墓葬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繪畫工具,有石硯、研石、水盂和黑紅色氧化鐵礦石。使用時是用研石壓住礦石在硯上兌水研磨,這塊黑紅色氧化鐵礦石,就是天然墨。人工墨,從最早的文獻記載看,《尚書•伊訓》篇中說:“臣下不匡,其刑墨”。又《尚書•說命上》篇中說:“惟正從繩則正。”《禮記•玉藻》篇中說:“史定墨……揚火以作龜,致其墨!币陨夏獭⒛K、墨龜三種不同的用途,都是以墨為主體,有著不同的用途,說明人工墨的起源,始于甲骨文時期,即商代。對甲骨上書寫的紅字和黑字,美國人曾在1937年的《工業(yè)及工程化學》(分析版)上作了顏料的微量化學分析,結果證明,在甲骨上書寫文字的顏料,紅色是朱砂,黑色是碳素單質(現(xiàn)在制墨的原料)。經(jīng)過化驗證實朱砂和墨創(chuàng)始于殷代,即公元前十二世紀以前,已用于書寫甲骨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