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中國自動化郵票的品種
1.郵票紙未打印面值的帶有底圖的郵票紙。
2.結(jié)帳單自動售票機打印的結(jié)帳單。
3.結(jié)帳單紙未打印結(jié)帳單的白紙,有進口和國產(chǎn)之分。
4.黑色試機票在結(jié)帳單紙上打印面值(0.10、0.30、0.60等),約數(shù)十枚。分不帶“斷針白線”的早期黑色試機票和帶“斷針白線”的晚期黑色試機票。
5.黑色試機票套票九種機器預設面值。
6.藍色試機票僅數(shù)枚。
7.“藍電子”約4000枚(含套票),其中帶邊線約有300-400枚。
8.“藍電子”套票約60-70套有少量帶邊線的套票。
9.背打郵票紙裝反了,面值打在背面。
10.背投色帶裝到了郵票紙的下面,打印的面值顏色在背面。
11.重打有兩重打、三重打、四重打之分。
12.移位郵票紙沒安裝好,面值打在了定位孔附近。
13.背打+移位。
14.漸變色帶移動速度不穩(wěn),造成面值顏色一邊淺一邊深。
15.拉痕色帶移動與打印不同步,造成打印面值下部有一較長的拉痕。
16.背打+拉痕。
17.移位+拉痕。
18.漏色色帶變淡,造成打印的面值沒有顏色,但有打印痕跡。
19.底圖移位底圖在印刷過程中上移或下移,接近定位孔。
20.“斷針白線”2000年4月中旬,打印頭里斷了根打印針,在打出的自動化郵票的面值下部一毫米處,形成一條橫貫面值的白線(簡稱“斷針白線”)。這根斷了的打印針,一直沒有修復,所以直到自動化郵票停售,打出的自動化郵票都有這條“斷針白線”。
21.高面值的單枚票(如11.90、27.00、53.40、99.90、100.00),這類高面值票大多是為了試驗機器所能打的最高面值而產(chǎn)生的,數(shù)量只有可數(shù)的幾枚。其中由于機器設置的面值位數(shù)只有兩位數(shù),打印100.00元時,只能打印出“00.00”,成為趣味品;100元打一枚自動化郵票的人可不多。
22.帶邊線的黑電子約2.5萬枚(A、B兩種邊線各約1.25萬枚。每12枚中有兩枚帶有邊線,且A、B兩種邊線相隔排列,應認為兩種邊線的數(shù)量一樣)。
23.黑電子散票5.00元以下的各種面值黑電子郵票。
24.黑電子套票。25.首日實寄封片估計在200-300枚左右。
26.“藍電子”實寄封片估計在100枚左右。
27.其他在2001年7月3日停售前的實寄封片因自然使用消耗和分散在集郵者手中,實寄封片的數(shù)量少于新票的數(shù)量。
28.2001年7月3日停售后的實寄封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