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鑒定紅寶石
寶石中均不同程度地含有下列包裹體:絹絲狀金紅石包裹體;一般纖維狀金紅石包體平行紅寶石晶體的六方柱面展布,構成三組交角為60度和120度的面網(wǎng),當平行這一組包本的面網(wǎng)切割,并琢磨成弧面寶石時,當光線照射在弧面上,就會出現(xiàn)六射星光,即星光紅寶石。如果纖維包體呈不規(guī)則的密集式堆積,就呈現(xiàn)出半透明的乳白色絮狀斑塊。彌漫狀氣液包裹體:在寶石中呈星散分布,其中氣態(tài)所占面積較小,約30%左右。如果氣液包裹體聚集在一起呈指紋狀展布,就稱之為指紋狀氣液包裹體。短柱狀、粒狀網(wǎng)態(tài)包裹體:紅寶石中常含尖晶石、方解石、榍石、赤鐵礦等礦物包裹體。這些小礦物的棱角因受熔融而圓滑。 斯里蘭卡紅寶石。寶石的特點與緬甸紅寶石相似,但顏色較淺,明度較大。斯里蘭卡紅寶石中的包裹體,除有與緬甸紅寶石相似的特征之外,尚含有兩種特有的礦物包體:磷灰石包體,磷灰石呈六方柱狀,棱角圓滑,呈單個晶體或群體出現(xiàn);絹絲狀金紅石包體,較緬甸紅寶石中的絹絲狀金紅石包體細長。
泰國尖竹紡紅寶石。寶石呈帶褐的紅色或玫瑰紅色。聚片雙晶發(fā)育,色帶和生長紋平直。包體較少,不見絹絲裝金紅石包裹體。常見指紋狀包體。
桑尼亞紅寶石。紅寶石因含鐵,顏色稍暗。
如何避免買到假寶石
多年來,人們出于各種不同的目的,往往利用一些價格低廉的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直接或經(jīng)過粘合后仿制出各種假寶石,為了避免買到假寶石,了解一些識別真假寶石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玻璃是用得最早的、也是用得最多的寶石仿冒材料。目前市場上比較多見的假寶石就是玻璃制品。由于玻璃的顏色、折射率、密度等都可以在制造時加以控制,因此玻璃的性質可以接近多種多種寶石。但寶石都是晶質體,傳熱比較快,而玻璃是非晶質體,傳熱比較慢。因此用手摸或舌舔時,寶石有涼感,而玻璃有溫感。用放大鏡觀察時,在玻璃的表面和內部都可見到彎曲的或旋渦狀的流狀,在內部還常?梢砸娭翑(shù)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氣泡。另外,玻璃性脆,加工和鑲嵌時常出現(xiàn)崩角、崩邊等損傷,在損傷處可見貝殼狀斷口。用玻璃鑄造的假寶石還會留下鑄型的痕跡和平面內凹的外觀。
另一類假寶石提所謂的粘合石。按制作方法和不同又有復合石、背箔石之分。復合石是用兩種或三種不同的材料粘結到一起后再切磨拋光而成,目前多用以仿制祖母綠和增加歐泊的強度及游彩效果。背箔石是在某些廉價寶石材料或人造材料的背面粘貼一層反光的金屬箔而成,常用以制作假的星光寶石和貓眼寶石。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星光線或貓眼線往往異常清晰、完整、但卻過于纖細、整齊,又因缺乏活動性而顯得呆滯。復膜石則多是采用非金屬鍍層技術把色彩覆蓋到劣質寶石表面(用以改進寶石的顏色或掩蓋其他缺陷)而成。這種假寶石的表面會給人一種沒有拋光的感覺。
由于假寶石的用料和制作方法五花八門,特別是粘合石類假寶石,由于制作精細,鑲嵌時又巧妙地把粘結處背面掩蓋起來,一般的消費者是難以鑒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