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郵票中的“獨眼龍”
中國嘉德2003秋季拍賣會第3246項拍品是一枚大龍闊邊5分銀郵票,為“獨眼龍”變體。你瞧,這枚大龍郵票上的“龍”右邊一只眼睛炯炯有神,而左邊一只眼睛卻留有一處傷疤,成了可憐的“獨眼龍”!蔼氀埤垺蹦舜簖堥熯5分銀郵票中的最大變異,新票僅知存世一枚,舊票也少見,此枚“獨眼龍”郵票品相完好,極為難得,估價為1萬至1.5萬元人民幣。
給大龍郵票中的“龍眼”造成傷害的“元兇”是油墨,是大龍郵票在印刷時,由于印版上的油墨帶有細小的雜質(zhì)而使“龍”一只眼睛失明。其實在大龍郵票中,由于油墨問題而導致“龍”的眼睛受到傷害的例子還有很多。比較下面兩枚同年(1882年)出生的大龍闊邊1分銀郵票,一枚郵票印刷時由于油墨“安分守己”,故印刷出來的郵票眉清目秀,美麗無比。而另一枚郵票印刷時由于油墨過重,故印刷出來的郵票不僅“龍身”臟兮兮的,一只“龍眼”也由于油墨粘連而向上斜視。除此之外,由于重墨印刷,大龍郵票中的“龍眼”還有向下、向左、向右斜視以及“龍眼”戴著太陽鏡和睫毛過密等變異。
大龍郵票的印刷分三個時期,第一期(自1878年開始)印刷的大龍郵票稱為“薄紙大龍”,第二期(約1882年開始)印刷的大龍郵票稱為“闊邊大龍”,第三期(約1883年開始)印刷的大龍郵票稱為“厚紙大龍”,而大龍郵票中的“獨眼龍”變異及其“龍眼”瑕疵,一般發(fā)生在后兩個時期印刷的大龍郵票上。這也正暗合了從第一期最后階段起,大龍郵票若干子模損壞、拼版粗糙不齊、用紙大小不一、刷色深淺差異等變化趨勢。
大龍郵票的發(fā)行,成為中國近代郵政起步的重要標志,也由此書寫了中國集郵歷史上的新的一頁。大龍郵票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是以后中國發(fā)行的任何一套郵票都無法與之相比的。但時至今日,大龍郵票尚有眾多謎團等待集郵者的破解,比如它的設計者、發(fā)行日期等等(包括大龍郵票“獨眼龍”的形成原因)。在明年大龍郵票發(fā)行130周年之際,讓我們以更大的熱情來研究它、紀念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