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鼎器形演變
發(fā)布:2009-12-22 17:23:39 來源:賓縣百姓網(wǎng)-收集整理 瀏覽次 編輯:佚名
青銅器隨著時代的不同,都有它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全面掌握時代各類青銅器的器形特點,是鑒別青銅器的基礎(chǔ)。比如鼎是青銅器中的一大類,鼎是一種烹具,用來烹煮食物從,商代到漢代,流行的時間最長,但每個時代鼎的形狀都有它不同的特點。
鼎是三足兩耳的容器,多為圓形,也有方形四足者。圓鼎始于商代前期,盛行于商后期、西周、春秋、戰(zhàn)國、兩漢,多為禮器、媵器之用,戰(zhàn)國、漢代有以鼎為量器者。商代圓鼎特點是早期圓鼎立耳,一耳與一錐足在對應(yīng)垂直線的位置上。錐足中空和鼎腹相通,器壁薄、體輕;單層粗線條紋,獸面紋尾角上卷。商后期鼎耳是整面無曲槽形,二耳均在一足前、二足后的位置上,側(cè)看則耳在二足的正中;鼎腹完整與足不通;器壁厚而體重。

商早期青銅鼎
方鼎有正方形鼎和長方形鼎。正方鼎始鑄于商前期,長方鼎流行于商后期、西周。到了春秋、兩漢皆不見方鼎。
商代前期方鼎器體正方形,立耳外側(cè)作曲槽形,獸面紋以單線為主,器壁較后期。簧檀笃诜蕉,器體長方形,器體厚重,花紋細線條一至三層。商代方鼎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器腹由深至淺,器型由正方形變?yōu)殚L方形。戰(zhàn)國、漢代方鼎少見。
商代晚期青銅方鼎

西周圓渦蟬紋大銅鼎

東周早期青銅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