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市:市場短期起局不易
目前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就是從根本上消滅郵票打折的問題,還郵票的本來面目,重樹中國郵政的市場形象。這些年來,管理層盡管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凈化郵票市場,但是這些措施所產(chǎn)生的合力都不足以使郵票打折的問題從根本上得到徹底的解決,從而不能讓廣大集郵者真正地看到希望的曙光,他們只能毫不猶疑地選擇長期放棄,這就完全動搖了市場健康運行的根基。
自2001年以來,市場出現(xiàn)了多次行情,甚至還有難得一見的中級行情,但行情的真正導演者并不是廣大集郵者,而僅僅是某些投機資金在那里興風作浪,新郵也就當仁不讓地成了其幾乎惟一獵取的目標;市場行情說到底就是新郵行情,“梅蘭芳”小型張、“庚申猴”票等經(jīng)典品種的價格之所以能夠不斷創(chuàng)出新高,完全是一種自然的力量在推動,而非盲目的過度投機炒作;過度的盲目投機炒作,只能將本來就非常緊張的場內流動資金消耗殆盡。
從“福娃”片敗走麥城這件事情不難看出,場內的流動資金是極度匱乏的。一個發(fā)行量只有幾百萬套(估計)的普片,市場都窮于招架,那么市值相當龐大的編年小型張又將如何啟動呢?這是一個擺在投資者面前的一個重大問題,而非一個簡單的戰(zhàn)術問題。集郵者隊伍的大量流失,是集郵事業(yè)的一個重大損失,同時也是郵票市場的一個重大損失,使其成為阻礙市場前行的絆腳石。
鑒于此,筆者建議不要再一味地提什么不切實際的超越1997年那波大行情的論調,腳踏實地干好每一件事情無疑是最為重要的。市場在短期之內難以起局,并不是要徹底否定這個市場,而是要始終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以此來作為指導自己進行投資的惟一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庚申猴”票的價格屢創(chuàng)新高,在市場雖然只是一個并沒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但它畢竟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大方向,有了這一點也就足夠了。